艺术的魅力来源于融合—杂技与舞蹈的关系!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各艺术间的互相渗透,要求杂技艺术家们对节目的开拓、创新以及节目构思、编排、艺术表演素质的要求就更严格了,怎样借鉴,如何创新,都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杂技美的重要源泉是体现人体美的一门艺术。

而舞蹈是体现杂技艺术美的一门重要必修课,它通过杂技的高难技巧及人门不可思议的人体结构变化美,给人以美感享受,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净化人们的思想感情。因此美也是舞蹈的本质,如果失去了美的特点,舞蹈也就失去了它基本的品格和艺术功能。

各种艺术形式由于表现手法的不同,因而美的体现就形成了本门艺术所特有的规律和个性,在完成各自的艺术功能上都有自己特长与局限,杂技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反映社会生活上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敢于大胆幻想并长于实践,独创惊险高难的技巧,显示了勇于征服的精神。
但是杂技艺术也有它的局限性,它必须借鉴其它艺术的要素,扬长避短。如京剧,它吸取了杂技的飞叉、流星等。

如何创新我们的艺术形式和内容来满足观众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我认为实行不同类型的艺术杂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
借鉴其它姊妹艺术的表现手法努力开拓属于自己的艺术空间,我国的杂技艺术和舞蹈艺术都是中国这片东方土地上古老的、悠久的人体文化,是灿烂的艺术瑰宝。

他们如同一对姊妹,同根同源又从几千年的历史源头中走来,生生不息、青春常驻。融合交织的古迹遗存,从遍布中华大地的原始崖画和出土文物,及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到很多动态的人体技能,杂技、舞蹈等形象都是描画在一起的,形形色色、千姿百态。杂技、舞蹈难以区分,在这些古老文化遗存中,这种早期的杂技与舞蹈都是以人体自身躯干为实践对象,以自身肢体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混沌不分的人体艺术,也同是人类古老的文化艺术。

杂技艺术发展到令当今世界惊叹的地步,与老前辈们的高瞻远瞩是分不开的,全国各省、市及县杂技表演团体配有专职的舞蹈老师,对演员进行形体、身韵等专业训练,使他们对肢体语言有了更深的理解及运用,而舞蹈也在各大专院校,配、聘了杂技、戏曲、艺术体操等方面的教练,使舞蹈技术技巧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技术技巧在舞蹈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杂技与舞蹈在形态、线条、节奏等各个方面是极其相似的,也是相同相生的,我们可以在这个两门艺术之间互相吸取养分,使它们在融合中不断改进,从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从中获得更多美好的享受。

说到舞蹈与杂技的关系,无论在杂技界,还是舞蹈界里的一些业内人士总会流露出一副互相不愿与之同流合污的神态,其实只要翻开历史,就不难发现舞蹈还确实是与杂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对中国汉代的舞蹈家赵飞燕,“身轻如燕能做掌上舞”的描写很不理解,以为那只不过是人们对她的表演夸张的描写而已,但是我们看看在国际获奖的我国杂技节目《肩上芭蕾》,又叫《对手顶・东方的天鹅》、《蝶恋》,便可以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掌上舞了,在中国的民间舞蹈中,也有许多杂技化的表演,如我们常见的踩高跷就是一种杂技化的舞蹈,而舞狮子,有时又叫“狮子舞”,究竟算杂技还是舞蹈还真分不清众所周知在中国的传统舞中很少有男女双人舞,特别是象芭蕾舞中男女身体密切接触并有托举造型的双人舞则是从来没有过,然而,具有悠久杂技传统的中国舞者们似乎又不满足芭蕾舞中的一般托举,他们还从杂技中的双人技巧中学到不少高难动作,我们平时看到杂技中的翻转抛接动作被运用到双人舞中使人们怀疑他们是表演双人技巧而不是在跳双人舞。

当然,在看到舞蹈与杂技的融合时,我们便看到舞蹈与杂技的区别,舞蹈是一门人体艺术,从技术角度看舞蹈又是一种人体技术,而杂技作为另一门艺术,它的技术主要突出其惊、奇、险,以及可观赏性,舞蹈与杂技不是歌扮舞的关系,它们共有一个根,都是形体艺术,舞蹈与杂技的结合是“艺”和“技”的结合。杂技和舞蹈是血和肉的关系。

舞蹈与杂技一样均起源于民间,二者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把舞蹈所讲求的“美感”与杂技所表现的“功夫”完美地结合起来,实现舞蹈的杂技化合杂技的舞蹈化,这也是当今各类艺术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和影响的结果。
千百年来,艺术与技术总是携手共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技术是艺术存在的真正基础,艺术也是在技术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二者之间这种联系的历史与艺术的历史一样久远。注: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
作者:杂技之家
链接:https://www.zajizj.com/space/397.html
来源:杂技之家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